Skip to main content

新手入门摄影,需要了解哪些专业知识和技巧?

2024-05-21 浏览:

618 入手了人生第一台相机尼康Z5,之前只会用手机拍照,目前开始上手学摄影,新手入门需要了解哪些专业知识和技巧?有哪些教程或书籍值得推荐?

学习摄影,首先得了解相机性能,选择一台适合自己的相机。以下简单给大家介绍了几款相机给大家参考。

入门级单反相机配备了最基本的手动操作和自动模式,非常适合新手学习,练习摄影技巧。价格也很亲民,缺点就是太重了。

微单相机解决了机身沉重的问题,跟单反一样具备高质量成像效果,也越来越受欢迎。

高端卡片机是更为轻便的选择,很适合旅拍、记录日常。与单反相比,虽然性能上有较大的差异,但价格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

适合旅拍的还有超级变焦相机,能提供高倍数的变焦范围,也被称之为“远摄相机”。虽然有着超大变焦范围的镜头,但缺点在于镜头是无法更换的。

如果没有预算顾虑,也可以考虑无反相机。无反光镜机制让相机不存在相机抖动,电子取景器可在视频模式下使用,内置高分辨率拍摄质量非常高。小巧的身材也是非常适合随身携带的。

无论你最后选择哪种相机,最基础的摄影知识还是得有所知晓,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带着想法和目的去拍摄。比如光圈(aperture)、快门(shutter)、焦距(focal length)、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景深(depth of field)、感光度(ISO)、像素(pixel)、分辨率(ppi/dpi)等,这些资料到处都能找到,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介绍。

另外就是相机的拍摄模式,大多相机分为5个档位:

全自动模式(A+)也就是“傻瓜”模式。

程序自动P档,可在不改变曝光量的基础上,对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进行联动调整。适合快速抓拍。

光圈优先A/AV档,手动控制光圈参数,快门速度、感光度相机自控。适合需要控制景深程度的片子。

快门优先S/tv档,手动控制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相机自控。适合拍摄移动中的主体。

手动模式M档,全手动模式。对相机操作了如指掌后,就可根据拍摄需求自由使用这个档位了。

以上这些都属于操作上的基础常识,死记硬背也能掌握,多操作就行。但想怕拍出不错的片子,提升自身审美、有创意想法,还需要多方面的吸收与积累。这里也有些小心得,新手们可以参考练习。

摄影实际上是对光影的捕捉,如何利用好光线值得好好研究。明暗对比、利用影子、镜面反射光、剪影、不同色彩的光源等,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思路。

摄影构图,短视频平台有非常多的实例,路人眼中的画面VS摄影师眼中的画面。作为摄影师得善于发现不同角度得美感,要有一爽发现美的眼睛。

拍摄机位的灵活运用也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三角线原理机位、平视机位、低机位、腰下机位等。

当然最为核心的是多拍,拍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多拍,很多好的片子的诞生往往是不经意的短短一瞬间!

我自己也是从新手慢慢摸索过来的,虽然现在仍然还是个菜鸟,但结合自己的一些体验简单聊一下。

个人建议刚入门的新手首先要搞清楚三要素,也就是光圈、快门和iso,这是玩摄影的基础。这三个参数其实是会互相影响的,如果你真正把这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搞明白了,很多东西就好解释了。

首先说说光圈,光圈数字越大,实际的光圈反而越小

图源自网络,侵删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f1.8的时候光圈最大;f11光圈最小。

光圈会影响进光量,从而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曝光,如果在快门速度和iso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最终的照片会越亮。

除此以外,光圈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会影响景深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会影响背景虚化。一般来说,在物体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虚化效果就越明显。

可以参考下面的图,光斑越大,代表虚化效果越好


从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出,f1.2的虚化是最好的,随着光圈的缩小,虚化效果也越来越差,到了f8就几乎没有太多虚化了。

所以,如果你想突出人物,虚化背景,用大光圈比较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大光圈定焦来拍人像的原因

如果拍风景,建议一般用f8甚至f11的小光圈比较好,因为小光圈下没有太强的虚化效果,能够尽量保证一定范围内的风景都是清晰的,不会被虚化掉。

另外,小光圈也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星芒。

比如户外拍风光的时候拍摄太阳,或者城市夜景有路灯的时候,用f8、f11甚至f13的小光圈,就能够获得比较明显的星芒效果

特别是在有一定遮挡的情况下,星芒会更加明显


快门速度可以根据实际拍摄的题材来决定

如果需要凝固高速运动的对象,比如飞行中的鸟、奔跑的人等等,就需要很高的快门速度来完成曝光


反过来,如果是拍风光,就可以适当放慢速度。特别是像瀑布溪流这种,有时候反而要用较慢的快门速度,需要稍长的曝光时间来拍才会更好。

最后就是iso,我个人建议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iso一方面会影响画质,另一方面会影响照片整体的曝光

一般来说,原生iso越低画质越好,像尼康的Z7、Z72、Z8、Z9这些机器都有原生iso64,如果你拍风光追求极限画质,在光线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尽量用最低的原生iso。

iso高了会出现噪点,比如下面分别是iso64和iso12800的对比图,明显iso64下的画面会纯净很多,几乎没有噪点;而右边的iso12800噪点非常多。

但是,如果需要抓拍高速运动的对象,或者像拍摄星空这种场合,就需要把iso开高一些了,哪怕知道会出现噪点也没办法,这样在同样曝光下,快门速度就能变得更快,能够避免把运动的物体拍糊掉。

下面这个图是我自己随手拍摄的城市夜景

上面这张图是我手持拍摄的,参数如下

拍摄这张图的思路是这样的∶

为了让星芒比较明显,所以我选择了小光圈f13,但是我当时没有带三脚架,手持的时间又不能太长,否则照片会糊掉,所以我就只能提高iso到2500,这样就能尽量提高快门速度,减少曝光时间。

最后这张图实际的曝光时间是0.4S,我手持不糊只能坚持这么久了。但是可以看见,旁边的出租车还是糊了,只留下一个残影,不过出租车并不是我拍摄的主要对象,所以影响不大。

如果真的要定格出租车,把它拍清晰,就得把快门速度继续提高,要么就增大光圈,要么就提高iso,或者两个同时进行。

所以,三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后还说一下,我建议新手朋友尽量拍摄RAW+JPEG格式,并且从一开始就养成习惯。

RAW留着存档,哪怕你现在不会修图,等你以后学会了还是可以把以前的照片拿出来重新修。而JPEG就可以直接发社交媒体。

首先是需要有基础的美术知识,包括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会对构图和调色有帮助。之前写过相关的:

无基础学摄影需要看哪些书?需要学色彩和构图吗?

知道要拍什么并且有方向以后就需要了解自己的器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起码的是拿到相机以后把说明书翻一遍。然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视频学习,网上教学视频很多。之前也写过很多。

所谓“等效光圈”是不是伪概念?单反相机的快门和光圈如何控制?它们相互之间又有什么联系?相机的白平衡是什么,如何正确调整相机的白平衡?光照到的地方泛光是怎么做到的,是 PS 做到的吗?在手机固定像素机组下,采取怎样的措施,能使照片的清晰度提高?

各个焦段的镜头是干嘛的要搞清楚。

风光常用镜头:

  • 12MM-16MM 超广角适合俯拍。星空也可以仰拍但最好是大光圈。比如Z14-24 F2.8 S
  • 18MM-20MM 的焦段透视畸变冲击较小,可以手持建筑拍摄,室内空间也行。比如Z17-28 F2.8
  • 35-50MM 的焦段 适合用来接片。模拟移轴效果。比如Z24-50MM 就足够。
Z24-50

人像常用镜头:

  • Z24 F1.8 广角大光圈,适合拍摄环境人像,三四个人一起合影,带畸变适合拍长腿。
  • Z35 F1.8 环境人像,人文摄影。透视畸变相对较小,最多一到俩个人。
  • Z50 F1.8和Z85 F1.8,半身或者脸部特写。
  • Z24-70 F2.8和70-200 F2.8 变焦,拍活动合适。

生态摄影:

  • Z105 F2.8 微距
  • Z800 F6.3 打鸟 Z口没有便宜的打鸟头,贵的头里这个还算有点性价比。
Z800

然后是了解自己喜欢拍什么,进而有选择的去研究和学习:

  • 风光需要了解气象和图像处理知识,了解什么时候什么光照角度什么天气拍照最好。如何最大程度的在前期和后期提升自己照片的信噪比。
  • 人像需要了解动画和用光知识,还要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了解如何引导模特摆出有效POSE,什么是无效的。如果是自然光拍摄,什么样的环境光适合拍人像。如果是人造光拍摄,如何打光设置灯光位。
  • 生态摄影需要了解研究拍摄对象的习性,什么时候出没,在哪里可以拍到,以及一系列微距和速度有关的设置和技巧。做到快速响应。(这点其实人文也是)。
  • 风光可以给自己制订拍摄计划,比如本地有什么地标,可以从熟悉的地标开始,提前踩点研究机位。可以尝试多种构图。但尽量不要过度后期,构图和视角才是一张照片优秀与否的关键,而不是滤镜。新手很容易陷入网红酱油调子滤镜里,把绿树P成黄的,以为可以拯救废片。为了锻炼自己构图,甚至可以直接用黑白模式拍摄,这样会屏蔽各种色彩信息对自己造成的干扰。
  • 人像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开始,这样也不用担心因为害羞而沟通障碍。人数最好是两到三人一个小组,可以帮忙抬反光板什么的,拍完可以互相交流看法。可以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书本,水果,乐器,雨伞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人像拍的好不好,跟模特的长相符不符合亚洲传统美丽标准没有任何关系。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样貌平平的普通人,如何用自己的技术(构图,机位,打光)来拍出模特的高光点才是关键。
  • 关注细节,挖掘细节。发现自然界当中的有趣图案、组合、形状和纹理。尽量寻找不常见的与众不同的内容。可以运用一些小道具,比如小人国手办,小手电作为背景灯等作为辅助。同时拍摄的时候需要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不要为了出片对环境和对象造成损害。比如老法师喜欢喝一口对花朵喷水、抓捕动物拍摄等等,都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
蒲公英上的露珠

本文内容非常初级,摄影进阶人士请直接 Ctrl + W 关闭页面。


关于知识,几个最最基本的概念确实需要了解一下,否则拍出好看的照片有时候都不清楚怎么回事。

这玩意其实应该跟光圈、快门放一块理解。但为了简单方便,我独立来讲。可以从两个特性来看待:

  • 感光度越高,画质下降得越厉害。主要表现为躁点越多,画面不够纯净。

现代相机的 ISO 普遍都为 100 起步,部分机型为 64 或者 160 。这时候画质最好,正常来讲 6400 以内其实都可以接受(全画幅),超 6400 画质就劣化得厉害。

  • 在快门速度、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感光度越高,照片越亮。

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快门速度,比如不希望运动主体变糊。同时也无法改变光圈,比较很多镜头的最大光圈只有 F4.0 。但我们需要让画面变亮,这时候只有提高感光度这个选项。

不同感光度下的照片亮度(光圈、快门速度不变时)

跟 ISO 一样,快门速度也跟光圈、ISO 有着极强联系。但为了方便理解,这里依然拎出来说。

  • 快门速度的值越大,画面越糊。

我们日常拍照,尽量不要让快门速度掉到 1/30 或者以下。因为,这样能保证一些画面中运动主体的清晰度。比如街上的行人,你如果用 1/15 的快门拍摄,出来多半是糊的。

用不同快门速度拍摄正在旋转的硬币(图片源:homemadeforelle.com)

因此,一些题材需要高速快门。比如足球、赛车、拍摄鸟类等等。

但是,快门速度慢有慢的用法,糊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利用好这个特性,也可以拍摄出非常个性的照片,比较常见的就是长曝光 15 秒(或者以上)拍摄车尾灯。或者,长曝光拍摄拉丝的水流。

长曝光拍摄车流

在快门速度以及 ISO 都不受限,对照片拍摄结果影响不大的今天。光圈对于多数人来讲等同于虚化能力,光圈越大,虚化能力越强。因此,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考虑用光圈来控制景深。

不同光圈的虚化能力(图片源:flickr.com)

光圈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在弱光环境下增加进光量。白天拍摄其实 F5.6 能搞定多数题材,但一到晚上可能需要 F2.0 才能正常拍摄,否则画面会太暗,要么就是快门速度不足。

大家知道相机油光系统是自动的,多数情况下其实还可以用。但一些极端情况相机根本分不清楚实际状态,比如拍摄黑色或者白色占比比较大的画面,相机的曝光就会不准确。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曝光补偿纠正相机的自动曝光。下面用两张图片举例:

逆光拍摄,相机自动曝光,画面预览比现实场景暗。
为了让画面跟现实接近,曝光补偿 +1 之后

简单理解的话,曝光补偿就是人工干预相机自动曝光的一个手段。现在多数相机都设置有曝光补偿专用旋钮,方便随时调整。

简单理解,不同焦距镜头的视角不能,站在同一地方能拍摄到的画面宽广程度不一样。比如:

  • 16mm:广角镜头,比人眼视角更广角,一般用来拍摄大场景风光照。
  • 35mm:带有一定畸变的小广角,但已经非常接近人眼视角,用来记录生活不错。
  • 50mm:透视跟人眼非常接近,畸变非常小,画面自然,适合记录日常、拍摄一些局部、人像。
  • 85mm:已经有一定的压缩感,拍摄人像的黄金焦段。
同一距离,不同焦段拍摄的效果

一些焦段确实在拍摄某些题材上比较有效率,但我们不能说某个题材只能用某个焦段拍摄,玩摄影需要摒弃这种思维。

现在主流相机支持很多种照片格式,RAW、JPG、DNG 等等。

通常来讲,JPG 的画质各方面是够我们用的,后期空间也足够大了,也没比 RAW 差太多。但是,RAW 格式能记录照片的原始信息,比如色温。这在后期调整的时候会更直观,更方便。所以如果你是个热衷后期的人,我还是推荐 RAW 格式拍摄。

白平衡要说的话需要单独一篇回答,请看这里:什么是白平衡

简单来讲,白平衡主最要的作用就是控制照片色调。比如同样是黄昏(下图),你是想调得跟现场一致(右边),还是想让画面清冷一点(左边)。

不同色调对画面氛围有不同影响,我们需要制作照片氛围的时候,一般先通过白平衡来调整。


【更多相机相关】

  • 2023 年相机推荐
  • 相机需要什么配件
  • m43定焦镜头推荐?

超级基础,如果你刚拿到相机,看完说明书建议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我将结合我自己的摄影道路来和你分享一下,当初作为新手时候是如何入门摄影的,需要了解些什么,以及我是如何学习的。

相机大致可分为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无反(微单)相机以及运动相机等,目前相机市场上主流相机正在从单反相机过渡至无反(微单)相机,所以本文将着重推荐的是无反(微单)相机。

数码相机作为一体机,不可以更换镜头,但是小巧便携是它的特色。

单反相机的全称是: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反光镜、五棱镜、目镜(光学取景器)等。

当光线平行进入镜头,首先会照射在45°角的反光镜,反光镜将光线反射通过毛玻璃照射到五棱镜上,通过五棱镜的特有光学结构,让光线传导至目镜(光学取景器),这样用户就可通过目镜(光学取景器)来看清相机所能拍到的画面。

而当用户摁下快门的一瞬间,反光镜会弹起,光线也就会直接照射在感光元件(CMOS)上,所以当我们摁下单反相机快门的瞬间,目镜(光学取景器)会是一片漆黑。只有当曝光时间结束之后,才可以重新在目镜(光学取景器)中看到画面。

而目前主流的无反相机或者大家常称为微单的相机,相比单反相机去除了反光镜,改用电子取景器,随着反光镜的取消,机身得以缩小,所以也被用户称为微单相机。

相机最重要的部件毫无疑问是感光元件,感光元件主要有两种,电行耦合元件(CCD)以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感光元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所拍摄照片的素质,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搭载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感光元件的相机。目前主流的CMOS为1英寸画幅、M43画幅、APS-C画幅、全画幅以及中画幅。理论上“底大一级压死人”画幅越大高感下噪点越低,宽容度更高,价格也就越贵,所以大家要综合预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画幅尺寸的相机。如果大家想详细了解各个感光元件的性能,可以上DXO官网查看。

影响相机画质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镜头,镜头一般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变焦镜头可以在不移动相机的情况下拉近拉远,覆盖多个拍摄焦段,而定焦镜头焦段固定,不能做到拉近拉远。

镜头的光圈也是影响画质因素的原因之一,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在暗光环境下拍摄会更清晰明亮,同时也会拥有更好的背景虚化效果。

目前的主流相机品牌除了“御三家”——尼康、索尼、佳能外,还有拥有胶片模拟功能的富士,视频色彩出众的松下,防抖无敌的奥林巴斯,权贵玩家必备的哈苏以及徕卡等等

一张照片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曝光是否准确,一张曝光准确的照片无论是在前期观感,还是后期处理上都要比过曝或者欠曝的照片要好上不少,那么我们要如何准确的进行曝光呢?这就要学习一下决定曝光的三个参数:光圈、快门、感光度(ISO)

顾名思义它是控制光的进入的通道,光圈越大,就会有越多的光进入到相机中,光圈越小,进入的光也就越少。F/1.8、F/4、F/8、F/22都是光圈的数值,但并不是数字越大光圈就越大,因为光圈的数值展开来写是F×1/1.8、F×1/4、F×1/8、F×1/22,学过小学数学的我便知道,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数值越小,所以F/1.8光圈大于F/22,而每个镜头的最大光圈,基本都会标注在镜身上,像尼康Z85mmF/1.8s就是一支最大光圈为F/1.8s的镜头,而部分变焦镜头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使得每个焦段的最大光圈都不一样,像尼康Z24-200F4-6.3,在24mm端的最大光圈是F/4而到了200mm端其最大光圈就缩小到了F/6.3。

光圈除了改变进光量,还会改变画面的景深效果,这里新人可以直接记结论,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晋升越大,背景越清晰。

F/1.8
F/7.1

快门就是一扇门,一扇决定光能进多久的门,如果拍摄快速移动的人或物体,比如运动员、汽车等,往往我们需要使用较短的快门时间,来保证画面不会糊,而在拍摄一些车流或者闪电或者环境光不足需要长曝光的场景时,就需要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都需要借助三脚架的稳定,以保证画面不会糊。

光圈F/7.1 快门1s ISO100

顾名思义就是相机CMOS对光的敏感程度,感光度(ISO)越高CMOS对光的敏感度越高,出来的画面也就越亮,感光度(ISO)越低CMOS对光的敏感度就越低,画面就越暗。那这时候肯定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为了保证曝光正常在光圈快门固定的情况下只调节感光度(ISO)不久行了?”

这里就不得不说下感光度(ISO)对画面的影响,如果无脑调高感光度(ISO)就会使得画面出现噪点,这可以理解为当你让你的CMOS过于敏感时,有些像素点由于受不了了,就躺平摆烂了,成为影响画面的噪点了,所以除了星空摄影或者极度昏暗的环境下使用高感光度(ISO)外,当然每个相机的高感能力都有所不同像索尼A7S3这种主打高感的相机,可以开到过万的感光度(ISO)也能有可用的画面,而正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画面纯净度,我们拍摄的时候感光度(ISO)都不会高于2000。

曝光三要素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只有在不同场景合理使用各个参数,才可以拍出一张曝光准确的画面。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这就要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白色究竟是什么样的白色,是纯净的白色还是五彩斑斓的白色?

举个例子,大部分时候,在潜意识里,云是白色的,但是在黄昏的时候你看到的云是白色吗?并不是,在夕阳的照射下,它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黄色,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日落的时候,在夕阳的映衬下,白平衡发生了偏移。

白平衡是如何发生偏移的?首先我们可以打开修图软件,如果我们按顺序修图,它会出现在第一个,是我们第一个需要调整的参数,一般我们说白平衡就是指色温,其数值单位是开尔文(K) ,色温越高画面就会越暖,色温越低画面就会越冷,而暖色可以粗浅的认为是黄色,冷色则为蓝色,只有在色温合适的时候,白色才是真正的白色。

而在我们的相机中,也有关于白平衡的设置,就拿我手中的这台尼康相机举例,相机中自带了7种白平衡模式,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并没有标注明确的数值(K值)而是用场景作为区分标准,每个场景对应一种K值。

自动白平衡模式的范围大体在是在3000K—8000K之间;根据所在环境会进行自适应调整

晴天的色温是5300K左右;
阴天的色温是6000K左右;
背阴的色温是7500K左右;
白炽灯灯光线的色温是3000K左右;
荧光灯光线的色温是4200K左右;
闪光灯光线的色温是5600左右;

如果是日常拍摄,我建议大家就开启自动白平衡即可,毕竟相机发展到现在,各家厂商对于白平衡的调教已经非常OK了。并且也省去了切换场景导致白平衡不准确重复切换的步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相机的白平衡是什么,如何正确调整相机的白平衡?

当然还有一种曝光方式,是应对光比相对较大的情况来使用的,比如你在房间里面拍日出,想将太阳和室内同时准确曝光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包围曝光,也就是拍摄一张太阳曝光正常而室内欠曝的照片,再拍摄一张室内曝光正常太阳过曝的照片,然后后期通过软件的HDR效果将他们合并成一张太阳曝光正常室内也曝光正常的照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包围曝光。

在我们买相机前,我们接触最多的格式应该就是.jpg格式,而我们相机拍摄的时候用到最多的确实RAW格式图片,而各家的RAW格式文件后缀也有所不同,类似佳能的.CR2,尼康的.NEF都是RAW格式文件。

RAW格式文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保存图片最大的信息量,让你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可以获得最佳的处理空间,所以一般建议新手使用RAW格式文件进行拍摄,当然也可以采用RAW+jpg格式来拍摄。

首先在系统学习调色之前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比起技术,调色的思路更加重要,如何用最简单直接快速的方法让画面变得自然和谐好看是调色师必须要考虑的。技术只是服务于画面,条条大路通罗马,如何定义、调整画面,让画面达到你的预期,达到一个众人认为好看的照片才是学习调色的核心。打个比方地面上有一大堆工具,它们配合着使用可以制作出一个模型,学习调色的你就是需要学习在哪个部位最合适用哪个工具,用多大力气来处理它,从而使得整体好看。所以如何调色,怎么调色是要在你后期调色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这也就是调色思路

因为我们相机拍摄raw格式文件的时候,为了保证画面各个部分的细节得以保留,会呈现“发灰”的状态,所以raw格式照片也被叫做“灰片”,灰片的一大特点就是明暗关系不明显,颜色没有风格化,整体很平整,无功无过,不够惊艳。而我们通过调整后需要达到这几个效果。

突出主题通过调色,做到视觉引导,让看图片的人一眼就明白你想表达什么,这是调色的核心。

渲染气氛不同的颜色往往代表了不同的情绪,比如红色是一种热情、大胆、强有力的色彩;黄色是一种温暖乐观的颜色;蓝色是一种理智的颜色;棕色象征着可靠、沉稳等等,调色,就是通过调整颜色让画面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情绪。

协调画面前文说过,灰片是一种平平无奇的片子,而通过调色可以让原本发灰的画面更加协调好看,该暗的地方暗,该亮的地方亮,也可以通过调色还原肉眼所见到最自然好看的画面。

摄影调色如何系统性的学习?

当然除了上面的这些知识点,摄影之路上你还会遇到许许多多其他知识点,每个摄影类别也都有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不过只要保持热爱,持续学习,就一定可以无限进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佳能(中国)